关于打造引才育才快车道构筑人才强市新格局的提案(第357号)的答复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22       来源: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王义鑫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引才育才快车道 构筑人才强市新格局的提案》收悉,分析系统而全面,措施明确而可行,饱含着对沈阳浓浓的情感,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十分宝贵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现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有关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市人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人才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大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上做文章,积极优化人才环境,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力资源保障。

一、健全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

(一)全力打造宜居城市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以“风景、人文、时尚为要素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以平台、环境、新经济为重点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不断优化栓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解决好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父母养老等后顾之忧,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向往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的目标,围绕“风景、人文、时尚、平台、环境、新经济”等6+N个模式,聚焦就业创业、住房保障、教育卫生保障、城市活力、创新驱动等重点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各部门和各地区配合,全力推进,助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时,我市积极打造民生品牌,为美好生活提质加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推动"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品牌落地做实,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大力宣传城市品牌

2022年,全新沈阳城市宣传片“心向往 新沈阳”由市委宣传部出品。作品展示了沈阳从北到南,穿越历史的厚重,传承中写就古城韵。由东向西,诠释酷炫“金属风”,奔腾年代碰撞工业辉煌。四季往复此一城,人不曾改变热情、坚韧、开拓、奉献。光阴似水,此一城,一直在变,但仍保持信念和朝气。

今年5月18日,沈阳再度重磅推出国际版宣传片《Hello,沈阳!》。国际版宣传片以一句亲切的问候“Hello,沈阳!”为主题,从城市历史、文化、产业、人文、生态、城建、生活、设施等多个方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化元素,经过精心设计,采用国际流行的拍摄和剪辑手法,充分展示沈阳的国际化气质。全片节奏欢快,前卫时尚,是一部国际范儿十足的城市宣传片。展示了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开放的国际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沈”将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向往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

(三)优化人才政策体系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我市相继出台了“人才新政24条”和“补充9条”以及配套细则,形成了“24+9+N”的人才政策体系。2021年,又适时升级到人才新政3.0版。主要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支持,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人才政策体系。2022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和省“兴辽英才计划”政策措施,我市在“人才新政3.0政策”基础上起草形成了“兴沈英才计划”。“兴沈英才计划”共125个政策点,围绕产业发展,具体实施“六大人才工程”:1.海内外高精尖科技优才集聚工程;2.产业人才支撑工程;3.青年后备人才储备工程;4.技能人才培养工程;5.实施“三链融合”的带土移植团队引育工程;6.实施符合振兴发展需要的重点领域(哲学社科文化宣传领域、体育领域、农业乡村领域、教育领域、卫生医疗领域、金融领域)专门人才支持工程。针对海外引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揭榜挂帅”、财政金融(人才贷、人才投)、引才荐才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中介)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了全面的政策支持。

(四)实施精准有效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

对于人才最为关心的住房保障问题:一是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对获得高精尖优才奖励的,A类人才实行“一人一议”解决首套购房问题,B类、C类人才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首套购房补贴。对在沈就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一次性7万元、4万元和2万元首次购房补贴。采取租购并举方式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综合运用政府统建、社会化合作和企业自建等方式筹集人才住房,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A、B、C类)提供三年内免租人才公寓住房,对其他各类符合条件的人才实行租金减免;符合条件人才轮候人才公寓期间可享受相应补贴。高层次人才(A、B、C类)首次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的,可享受贷款限额的1.5-4倍,公积金可按缴存基数上限缴纳。二是实施青年后备人才储备工程。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生活补贴,大专生每月300元、本科生每月600元、硕士研究生每月1200元、博士研究生每月2500元,自首次申请之日起36个月为政策享受期。“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上浮10%。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给予两年最高6万元创业场地或场租补贴。

二、简化人才认定程序       

人才认定工作自2016年我市“人才新政1.0”开始,制定出台了《沈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沈人社发〔2016〕54号),由市人社局组织开展。截至目前,经过4次调整优化,2019年制定出台了《沈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补充办法》(沈人社发〔2019〕19号),新增了“同规则、同待遇”的认定方式;2020年制定出台了《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沈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的通知》(沈人社发〔2020〕57号),参照杭州、郑州、大连、厦门、深圳等全国重点城市的人才分类标准,并结合我市实际,不断修订完善认定标准,新增评审认定方式;2021年制定出台了《沈阳市人才认定办法》(沈人社发〔2021〕26号),进一步优化完善认定标准,新增自主认定方式;2022年制定出台了《沈阳市人才认定办法》(沈人社发[2022]27号),进一步优化完善认定标准、认定工作流程和管理。目前人才类别划分为顶尖人才(A类)、杰出人才(B类)、领军人才(C类)和拔尖人才(D类)。通过直接认定、评审认定、自主认定等方式予以认定,人才认定后可享受“兴沈英才计划”相应政策待遇。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不唯人才“帽子”、论文、职称、学历、奖项,综合考察人才的专业水平、能力潜力、工作经历、业绩贡献、薪酬待遇等因素,将各类实用人才、专门人才、新型业态人才、柔性引进人才、有意来沈的外埠人才纳入认定范围。目前,全市人才聚集入库达到11715人,其中,A类25人,B类365人,C类2034人,D类9291人,高层次人才(ABC类)合计2424人。

一是直接认定。符合沈阳市人才认定标准的人才,可通过沈阳政务服务网和“沈阳政务服务”手机APP,即可实现认定申报,即时办理、发放人才卡等功能。二是评审认定。对于认定标准中难以明确界定的,确有特殊才能的实用人才、专门人才等,达到相应层次人才水平的,可由人才单位提出认定申请,由市人社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综合人才专业水平、能力潜力、工作经历、业绩贡献、薪酬待遇等,进行评审认定。三是自主认定。积极向用人主体授权,我市人才认定工作向企业大力倾斜,让企业唱主角,对有成熟人才管理体系的企业,可以进行自主认定科技创新人才。

三、政策向用人主体大力倾斜

(一)积极开展企业人才自主认定工作

2022年,根据“兴沈英才计划”要求,建立灵活的人才认定机制,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沈阳市人才认定办法》(沈人社发〔2022〕27号),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强用人主体层面的主动作为,积极构建“企业认可、市场评价、政府支持”的人才认定新模式,授权220家有成熟人才管理体系的企业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自主认定人才。把人才享受的薪酬待遇、创造的市场价值、缴纳的所得税收等作为重要衡量指标,推动企业成为人才集聚和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赋予企业高层次人才的自主认定权,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一方面用人主体能清晰且及时地掌握产业链上各类人才稀缺程度,另一方面也势必基于内部公平对结果负责,促使将最优化的政策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赋予相应人才。根据工作计划,2023年全市拥有人才自主认定权限的用人单位数量将达到300家。

(二)实施人才贡献专项奖励   

对在我市工作、上一自然年度依法纳税且年度工资薪金达到30万元及以上的全职职工,包括经认定的沈阳市ABC类高层次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骨干人才,根据人才为我市所做贡献程度,分级分档给予奖励,共16档(0.5万元—50万元),每人最多可获得3年奖励。

(三)实施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奖励政策

大力推进产业人才支撑工程,紧扣“5+3+7+5”20条产业链发展需求,做好“三篇大文章”,编制《沈阳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产引才,以才聚产,奖励企业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努力促进人才与产业相适应,产业与人才相融合。2022年,按照《沈阳市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奖励实施细则》规定,对全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企业,按照《沈阳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引进的各类人才,择优给予6万元、9万元、15万元、30万元奖励。奖励惠及汽车及零部件、通用机械装备、航空、智能传感器等15条重点产业链上企业,其中,产业链链主企业6家。奖励的人才均为企业引进的核心岗位人才,其中包括,掌握核心技术专家,“卡脖子”技术团队成员及具有产业技术革新潜力人才。

(四)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活动

2023年,我们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及用人单位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具体包括:全国大中城市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沈阳站”活动,赴北京、哈尔滨、长春、大连4市开展“双一流”重点高校招聘活动、赴广州地区开展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活动、重点覆盖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城市5场网络招聘活动,“五送进校园”招聘活动,中高级人才招聘活动,“心系辽宁 情注家乡”离校未就业暨寒暑假返乡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同时,落实人社部、省人社厅组织的招聘活动大中型城市招聘活动,“百校千企”及“走进江苏”等招聘活动。陆续开展市区两级领导干部进高校、先进地区宣介政策招引人才活动。

(五)建设沈阳市人才服务工作站

3月29日,由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2023年首场“莘莘学子 逐梦沈阳”沈阳市政府进校园推介活动在东北财经大学举行。活动现场,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东北财经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建立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市人才服务工作站”,这也是沈阳市首家阜外人才工作站。沈阳市人才服务工作站旨在全面推介宣传沈阳市城市风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创业创新环境、人才发展环境等,以服务东北籍、沈阳籍高校毕业生就业辅导为宗旨,以引入精专特新人才回沈来沈就业为目标,提供多功能、立体化的就业创业服务。人才服务工作站的建立,一方面创新招才引智对接途径;另一方面拓宽沈阳校地人才工作合作体系,有助于相互了解、深化合作、合创共赢,以人才培养输送和产学研合作为核心,创新探索人才“引、育、用、留”方式,为沈阳市转型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强劲动能。2023年,沈阳市政府将在全国重点城市建设人才服务工作站60个,覆盖东北地区以及国内主要省会城市,吸引集聚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沈就业创业。

(六)组织开展“博士沈阳行”活动

我市将于5月26、27日举办“博士沈阳行”。为使本次“博士沈阳行”活动取得实效,我们坚持需求导向,深入沈阳市各类用人主体进行调研,广泛征集了博士人才需求信息。届时,175家单位面向博士开展集中招聘活动,提供位提供近2100个岗位。沈阳市为参加活动的博士提供往返机票(车票)以及3天免费食宿,组织参观产业园区、有代表性单位及“双创”载体等,诚挚邀请海内外博士积极参与。

四、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

(一)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

2021年6月在市行政审批大厅一楼开设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推出18个高层次人才服务项目,并且设置了83963212的服务热线。具体包括:高层次人才认定材料预审、“高层次人才卡”的制发和管理、我市惠才新政的宣传和咨询答疑、代办跑腿服务以及其它个性化服务等。全年可实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8000人才。一是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功能。加强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建设,打造“一站式”工作模式。构成“线下服务窗口+线上服务平台”的立体化人才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来沈创新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一是开设了高铁、机场贵宾专区。二是在我市“一宫两陵”和张学良故居等景点,出示“高层次人才卡”和身份证件即可享受免门票优惠。

(二)落实服务专员制度。我市根据各类人才个性的需求,提供“一对一”“管家式”专员服务,切实解决人才遇到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实现定制化的贴身服务。目前,已经落实了A、B类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从20个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抽调60名人才工作者,成立人才服务专职队伍。每家成员单位形成独立服务工作专班,由主要领导任首席服务官、人才工作处室负责同志为服务管家,人才工作处室工作人员为服务专员,建立沈阳市人才服务工作群。各单位的人才服务管家和服务专员迅速与各自负责的高层次人才建立联系,按照“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原则全面开展服务工作。

(三)建设全市数字化人才信息服务平台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城市的发展经验,继续提升我市人才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水平。筹划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化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协调组织、科技、人社、工信、科协、金融、卫健、教育等部门。“一中心、三平台”的结构体系,将包括数据中心、用户平台、工作平台和指挥调度展示平台。市数字化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全市人才服务工作平台,将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将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办理,构成“一网通办”全流程服务体系。涵盖人才认定、项目申报、服务保障等多维度,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主动服务,变“服务对象找我”为“我找服务对象”,准确感知在沈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包括创新型企业家奖励、高水平技术创新型人才奖励、人才贡献专项奖励、高端外国专家资助、急需紧缺人才奖励、女性人才服务、院士工作站资助等项目);准确感知劳动者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例如大学生求职招聘服务,职称评审服务等,将全市人才信息化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筹划成立专门的人才管理服务机构。为各类人才提供线上线下同步的服务,满足人才的各类需求。紧盯各类人才的需求,通过举办人才大会、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为各类人才发展提供交流、学习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干事创业中展示价值、展现担当、收获成长、提升价值。

五、提升驻沈高校内涵发展水平

支持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17所驻沈高校“双一流”建设,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支持东北大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争取“强基计划”专业招生实现突破。加大领军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年底前,引育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及优秀教学团队10个,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文化交流活动10项,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及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0项。

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全市新增专业不少于10个,促进专业布局与全市产业结构紧密对接,增加人才培养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支撑。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采取“订单班”的方式联合培养企业人才,按照企业接收“订单班”人数给予企业政府补贴。鼓励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达到50个,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达到20个。打造沈阳市“舒心传技 莘绅向阳”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培养规模宏大、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年底前,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

一是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推进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更紧密对接工作实施方案(2022)》,开展沈阳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状况大调研,从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提升职业教育类型形象、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2022年新增工业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24个社会企业急需专业,撤销旅游外语等11个不适应产业及社会需求专业,专业布局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显著提升。二是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储备产教融合型企业200家,选建37个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69个大师工作室(站),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双元制”人才培养比例19%以上,学生就业满意率达到99%。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沈阳市推进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动工作实施方案》,破除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动政策限制。制定《沈阳市推进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指导意见》,破解职业院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的制度障碍,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法定职责,发挥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导技工院校围绕沈阳市主导、新兴“5+3+7+5”20条重点产业链开设专业,提高技工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对标世赛、国赛和省赛,打造沈阳市“舒心传技 莘绅向阳”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实现以赛促评、以赛促练、以赛促建、以赛促教的目的。引领各地、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展示和岗位练兵,充分展示沈阳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底蕴,激发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2023年,我们将继续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工程,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编制发布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报告、行业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报告,引导职业院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加强政校行企合作,将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不断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在沈本地就业率,为辽宁、沈阳振兴提供有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七、提升人才的地位和归属感

我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保障服务。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服务对象包括各类高层次人才,内容涵盖住房公寓、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着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邀请已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广泛的参与到人才评价、专业评审、人才论坛、服务基层等活动之中,为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多贡献智慧力量。此外,据了解,部分高层次人才还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他们积极参政议政,为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八、积极吸引更多本土人才回沈兴业

早在2017年,沈阳市召开“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活动动员大会。目的就是以感情吸引人才,以人才带动项目,以项目支撑发展,我市实施“三引三回”政策,并到全国进行宣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建立优秀校友信息库为重点投资“量身定制”招商项目。二是优秀战友人才将可获荣誉市民称号。三是在沈创业高层次人才较高可获一定的奖励资助。很多人才,从沈阳老家走出去读书,毕业后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完成工作经验的积累阶段之后,再返回沈阳就业、创业的年轻“凤还巢”一族,近年来正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这些在一线城市历练过的年轻人,有专业经验、有开阔眼界,是加快沈阳创新驱动发展、焕发生机的重要力量。我们的目标是持续用好的政策吸引人、好的产业聚集人、好的环境留住人,不断提升自身魅力,吸引更多“凤还巢”。

正如您所说的一样,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将其视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石。把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做为“十四五”时期人才工作新布局的着力点,在“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上做文章,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