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金沙湾社区开展就业面点培训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12       来源:云盛京

5月8日下午,和平区金沙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飘出阵阵麦香,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酥饼制作教学在此开展,舒心就业面点培训老师手把手教授酥饼制作,这场兼具烟火气与时代感的活动,恰似一枚金黄的酥饼——外层是“文明实践”的精神酥皮,内馅是“舒心就业”的民生鲜香,在烤箱的温热中烘焙出基层治理的双重成色。

一、揉入“文明面团”:让实践站成为凝心聚气的“精神酥皮”

案板上翻转的面团,是文明实践站凝聚民心的生动隐喻。作为基层思想文化的“加油站”,金沙湾社区将技能培训与文明培育巧妙融合:中青年居民专注记录配方,为就业创业积蓄力量;银发阿姨笑言“活到老学到老”,在揉面擀皮间重拾社交乐趣。不同年龄层的手掌在面团上交汇,揉出的不仅是酥饼的层次感,更是邻里互助的温度。

二、包入“民生馅料”:以“舒心就业”烘焙美好生活愿景

鲜香的馅料里,藏着群众需求的“点单式”回应。作为“舒心就业”品牌的热门课程,面点培训始终瞄准“培训即就业”的闭环服务:此次教授的酥饼品类,既贴合本地口味,又适配社区便民市集的创业场景。培训老师不仅传授发酵揉面的“硬功夫”,更分享摆摊技巧、客户沟通的“软经验”,让技能真正转化为“家门口”的增收能力。

三、烘焙“幸福成色”:在老有所学中解锁文明实践新维度

烤箱的热气中,65岁的王阿姨捧着刚出炉的酥饼笑出皱纹:“来这儿既能学手艺、交朋友,还能给孙子做健康点心,心里比酥饼还甜!”针对老年群体占比近50%的现状,社区特意开放“银发课堂”,让无就业需求的老人在揉面擀面中舒展身心,在分享美食时重建社交纽带。这种“就业服务+老年友好”的创新模式,打破了文明实践站的功能边界——不仅是技能培训的教室,更成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社区会客厅”,让文明实践的阳光照亮每个年龄层的需求。

从面粉到酥饼,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金沙湾社区以小小酥饼为媒,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技能培训的教室、邻里交流的客厅、梦想启航的站台”,让“文明实践”的品牌在服务中擦亮,让“舒心就业”的承诺在实干中落地。正如烤箱里层层酥脆的表皮,基层治理的成效也需在一次次贴近民心的实践中层层累积——当居民既能凭借手艺端稳“就业碗”,又能在文明滋养中品享“幸福味”,便是对“物质精神双富足”最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