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强灵活用工平台管理的建议》(第0751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5-28       来源: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张清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灵活用工平台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的灵活用工平台主要是鲁园劳务市场。鲁园劳务市场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市场的建设极大缓解了沈阳及周边城市劳动力供需矛盾,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沈阳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2005年根据市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沈阳市政府将建设新鲁园市场作为向市民承诺办好的22件实事之一,并于当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市场建有2060平方米的钢结构洽谈大厅、用工信息发布电子大屏幕、监控室、休息坐椅、燃油锅炉房、停车场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一、常年开放市场,促进就业

鲁园劳务市场每年大年三十至初四关闭,其他时间均正常开放。高峰期每天有4-5千人次在此求职务工,市场每年接待农民工30余万人次,涉及工种20余个,涉及行业以餐饮服务、家政服务为主。市场求职农民工以辽宁省内为主,主要来自辽阳、康平、法库、朝阳等地,所占比例60%左右;来自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人员所占比例30左右%;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人员所占比例8%左右;来自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人员所占比例2%左右。市场农民工主要从事餐饮服务行业,占比80%左右、从事家庭装修行业占比10%左右,从事护理、保姆行业占比5%左右,从事工业企业、快递等行业占比5左右%。

二、加强市场建设,促进就业

2020年,为有效预防疫情,为务工人员提供良好、安全的务工环境,对市场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对陈旧设备设施进行维修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市场开放后务工人员剧增的各项准备工作。重点对公共厕所按照标准化进行了重新建设,增大空间、增加洗漱区,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标准;对务工大厅地面和场内路面进行了翻修;对大厅电路、电线进行全面检修,新增大厅照明灯具;对破损的门窗、围挡、大厅立面进行更换、维修和维护;新增了人脸身份识别系统、务工休息区、务工等候区等配套设施。

三、拓展服务功能,促进就业

一是加强“线上”平台建设。为解决农民工务工需求,避免人员聚集引发疫情扩散,2020年2月,市场联合合作单位逐步创建和完善了微信公众号、抖音号、鲁园在线等网络平台。农民工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加入平台,及时获得用工信息。用工单位可以通过平台“在线”发布招聘信息。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开展线上招聘会53场,累计发布招聘信息6086条、提供就业岗位18667个、录入个人求职信息1965条,微信群、公众号添加务工人员3984人。实现了招聘求职服务“线下”向“线上”的转变,农民工的求职观念也由“扎堆聚集”向“扫码分散”进行了转变,充分体现了人社工作的“就业服务不打烊、防控生产两不误”。

二是认真落实复工复产工作要求。坚决落实各级防指复工复产工作要求,全力做好人社部“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网络对接服务平台”要求的相关工作。截止2020年6月18日该项工作结束,累计组织返岗复工车辆37台次、保障输出803人,保障输入54人;网络平台对接录入企业7家、涉及人数346人,非平台接收513人。积极联络企业,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用工保障,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网络招聘会的首要位置为企业发布招聘信息。

四、开展惠民活动,促进就业

鲁园劳务市场即是来沈农民工的重要就业场所,也是他们在沈阳的生活平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为引导农民工建立正确价值观、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丰富农民工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鲁园劳务市场与辽宁省文化建设服务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盛京仁爱社会服务中心、沈阳铁路局、沈阳萤火虫工作组,和平区总工会、文体局、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关爱、慰问活动,活动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普及、文化娱乐、疾病预防等内容。对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犯罪、依法理性维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累计开展各项活动167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余万份、发放衣物2590件,牙膏、香皂、毛巾等物品11465份,计生用品1900份、健康检查960人。

鲁园劳务市场成立以来,一直以立足和平、服务沈阳、辐射辽宁为理念;以促进就业、完善服务为宗旨;以稳定社会、助推经济为目标。不断整合资源、完善功能,为沈阳振兴添砖加瓦。

此外,我市各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定期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免费为招聘单位和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的广大求职提供现场对接和岗位对接服务。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