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十七届一次会议《关于加强保护人才留住人才招收人才吸引人才的建议》(第0606号)的答复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26       来源: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尊敬的倪琛善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保护人才留住人才招收人才吸引人才的建议收悉,现将相关政策及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以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市相继出台了“人才新政24条”和“补充9条”以及配套细则,形成了“24+9+N”的人才政策体系。2021年,又全面升级到人才新政3.0版。主要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支持,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人才政策体系。

一、着力建设四大工程,落实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着力建设四大工程,力求在招才、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一是建设高精尖优才集聚工程。促进顶尖人才创业项目在沈成功落地,开展“中青年科技英才培养工程”、高精尖优才奖励;持续对高层次人才团队开展资助。二是建设产业人才支撑工程。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综合编制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为全市人才开发提供科学参考;对急需紧缺人才进行奖励。三是建设青年后备人才储备工程。针对高校毕业生,发放各类补贴、提供各类人才公寓和人才驿站。充分利用“舒心就业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精准性的人才招聘活动。四是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针对各类技能人才,给予相应补贴、资助和奖励;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评审和选拔。

二、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

我市提出了以“风景、人文、时尚为要素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以平台、环境、新经济为重点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不断优化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解决好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父母养老等后顾之忧,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向往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的目标,围绕“风景、人文、时尚、平台、环境、新经济”等6+N个模式,聚焦就业创业、住房保障、教育卫生保障、城市活力、创新驱动等重点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各部门和各地区配合,全力推进。

三、培养本地人才,重视发挥现有人才引领和示范作用

既重视引进高水平的外埠人才,也重视培养和鼓励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一是贯彻落实人社部、省人社厅高级专家选拔培养、发挥作用、表彰激励、联系服务工作要求,深入实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二是择优选拔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沈阳市政府特殊津贴,更好发挥专家引领带动作用,营造良好人才生态。三是实施“中青年科技英才”培养工程,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端人才及培育人才单位给予奖励。四是组织开展高精尖优才选拔奖励工作,对符合条件并为我市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

四、营造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全力打造人才交流平台

一是营造尊才重才敬才爱才的社会氛围。开展人才政策进校园、进园区、进企业宣讲活动。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园区和骨干企业,综合运用各级官方媒体和新媒体,加大人才、科技创新政策和创新典型人物事迹宣传,打造“创新沈阳”城市品牌。二是不断拓宽人才交流平台活动形式。深化京沈对口交流合作,开通京沈人才专列。组织开展沈阳市人才交流大会和创新创业大赛。协力推进沈阳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高水平办好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举办沈阳科学学术年会,开展高水平人才学术交流活动补贴工作,支持培育沈阳本土品牌学术活动。

五、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一是加强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建设,打造“一站式”工作模式。构成“线下服务窗口+线上服务平台”的立体化人才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来沈创新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开设高铁、机场贵宾专区。二是推行业务专员制度。根据各类人才个性的需求,切实解决人才遇到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实现定制化的贴身服务。三是实现相关业务全程网办、一网通办。搭建沈阳市人才工作管理系统。持续推进人才领域数字化水平提升,努力实现业务受理“网上办、不见面”服务。

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助力人才成长取得新突破

一是优化我市人才政策。紧盯全市产业发展方向,深入研究新兴领域产业发展趋势,对我市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给予更大人才政策倾斜。二是健全以实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树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创新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人才精神激励模式。树立“凭实绩、比实效”的导向,以“揭榜挂帅”“产学研联盟”等机制模式,加强产学研联合,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三是加强人才政策的跟踪落实。用好用足上级部门支持我市的人才政策。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