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阳市引进和留住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提案(第187号)的答复报告
发布时间:2024-06-11       来源: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赵海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沈阳市引进和留住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提案》收悉,现结合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2023年,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坚持创新空间、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四位一体”推进,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才在服务中心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将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一、关于注重培养本土人才

一是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深入实施《沈阳市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聘请18位院士专家学者为沈阳市首批特聘人才大使,帮助沈阳集聚更多创新创业创造人才。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李殿中、刘永泉、于海斌、潘一山、朱教君5位专家当选“两院”院士,在全国排名第三。17人获批国家特支计划,其中,创新领军人才8人、创业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3人获批国家杰出青年,3人获批优秀青年。全年新认定人才1716人,全市认定人才集聚入库总量达到12801人。二是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深入实施“莘莘学子,逐梦沈阳”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专项行动,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举办专题宣讲会,磋商校地战略合作,宣传推介沈阳全面振兴发展形势和人才政策,组织航空工业沈飞、中国航发黎明、新松机器人等重点企业开展现场招聘对接活动。制定高校毕业生政策实施细则,推动高校毕业生购房补贴、生活补贴、创业场租补贴等15项政策落实。全年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突破16万人。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新成立了工程系列高技能人才高级职称评委会,组建职称评审专家库,在产业链企业开展工程系列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进一步支持校企通过“订单班”形式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组建“政企校”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实现学生注重实践、学校定向培养、企业得到实惠、政府予以支持四方共赢的“政校企”合作新模式。全年引育高技能人才4.2万人。四是科教融汇发展取得新进展。大力支持驻沈高校“双一流”建设,东北大学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入选国家级“双一流”建设学科。各高校共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文化交流活动141场,参与重大项目248项。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等10所学校入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名单,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等10所学校的20个实训基地获批第一批市级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沈阳凭借“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良好表现,连续第3年获得辽宁省政府表扬激励。在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验交流会上成为典型案例,“沈阳经验”向全国推广。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沈阳加强主导产业和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确定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等24所学校新增28个专业。2023年,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5805人,就业率达到96.5%。五是加速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在青年科技人才省级配套项目中全面实行免评即享的奖励配比方式,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选择和经费使用自主权。新授权86家单位人才自主认定权,人才自主认定单位总数达到304家。

二、强化招才引智平台建设

2023年,我市着力打造活动品牌,构筑人才引留“强磁场”。一是高质量开展“博士沈阳行”活动。2023年5月25日,组织来沈博士接站活动,市委主要领导到车站迎接博士来沈,展示了对人才礼遇,受到来沈博士高度评价。开展岗位对接洽谈、实地参观考察等活动,417名博士与我市单位签约。二是举办2023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以高站位设计谋划,着力打造人才交流大会活动品牌,开展人才招聘、主题论坛、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将高校智力资源、科技项目资源与我市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培养等方面深度融合。积极协调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及省内各市,征集东北区域7753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岗位15.1万个,有2.1万名各类人才在沈阳实现就业。本次大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网点击量突破5000万次。三是组织“沈阳市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暨城市应用场景发布会”。在2023年4月2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发布了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沈阳市博士岗位需求和《沈阳市城市应用场景清单》等内容,启动“沈阳市人才活动月”,聘请18位院士专家学者为沈阳市首批特聘人才大使。此次发布会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平台支持和服务支持,不断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留沈来沈创新创业。 四是开展“人才活动月”活动。2023年4月28日至5月31日活动期间,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重要工程,开展5类59场人才活动,13个区县(市)和有关市直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智汇科技城、共创新未来”等高端人才论坛17场,“求职招贤、双向奔赴”等人才招聘活动10场,“助企业发展、为人才筑巢”等政银企对接会2场,“京沈汇”等项目路演5场,大学生“双创周”系列活动暨2023沈阳高校健康欢乐跑等主题活动25场,搭建起吸引集聚人才、青年创业者展示、投融资对接等各类平台。五是举办东北大学全球校友大会暨沈阳市“双招双引”合作发展论坛。来自全球的300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家参加活动、共谋合作发展。市委、市政府授予20位东大校友代表为“兴沈人才大使”,东北大学与相关部门、地区及校友企业签署了校地企合作协议。六是发挥柔性引才平台引智作用。对现有的125家院士工作站、学会服务站、专家工作站、县域地区人才工作站实施动态管理,促进提质增效。其中东北大学院士工作站签订成果开发转化合同3146万元、沈阳洪生气体有限公司学会服务站氢能项目吸引多家单位合作、两家县域地区专家工作站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支持“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建设,沈阳国际软件园获评2023年度“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示范项目,为全省唯一上榜园区。

三、优化人才保障服务

建立线上线下人才服务体系。坚持“人才所需、服务所应”,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沈阳市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为政策兑现提供申报、受理、办理、反馈、评价全流程信息化支撑,推动我市人才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进一步优化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不断拓宽服务事项、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利用各类媒体、融媒体客户端、云平台等渠道,不断提高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知晓度,通过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系统点对点推送政策,不断提高政策覆盖范围。一是开展高层次人才“管家式”贴身服务。抽调人才工作者成立人才服务专职队伍。召开全市人才服务管家和服务专员动员部署会议暨人才政策培训会,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科协等单位,就人才服务所涉及的政策点进行了讲解培训。每家成员单位形成独立服务工作专班,建立沈阳市人才服务工作群,为A、B类人才提供专属服务。二是积极做好人才子女就学服务保障。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主动靠前服务,集中向在沈的国家及省、市符合条件人才推送相关政策、征集子女就学需求,实现人才子女就学政策全覆盖;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及时解答人才提出的问题,为人才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保障。三是做好高层次人才就医保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免费体检服务,开通网上预约通道;结合人才医疗服务工作实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满足人才就医需求,将市骨科医院、市口腔医院、市肛肠医院、市儿童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红十字会医院、市中医院纳入到人才就医定点医院,人才就医定点医院达到14家。四是推动人才住房保障工作。通过人才驿站为来沈求职、应聘的外地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入住服务,以及在沈常态化的就业指导、信息发布、城市融入、人才交流等服务。解决人才过渡性居住需求,面向我市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供应限定建设标准、租金标准、规划布局的人才公寓。通过创新房源筹集方式、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支持政策落地,开展人才安居政策进校园活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全市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此外,用好人才编制池,周转使用50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用于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四、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2024年2月21日,沈阳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与会领导会见了新当选的五位两院院士。会上,发布了2024版“兴沈英才计划”,为新当选的两院院士、沈阳市高精尖科技优才代表、沈阳市第八届优秀专家代表颁发证书。
2024版“兴沈英才计划”在修订过程重点把握了5条原则,一是坚持与党中央及省、市委最新要求保持一致,形成政策合力、叠加效应;二是突出政策的竞争优势,面向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才群体,健全完善靶向精准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支持标准;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根据政策执行情况和我市振兴发展实际,对不合时宜的政策调整了支持方向,对执行效果不佳、不适合我市人才队伍实际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政策进行了优化合并;四是强化政策落地,突出政策的实效性和可落地,细化明确政策适用范围、申领标准、评价指标等内容,推动政策即申即享、免申即享;五是做优服务保障,紧盯人才普遍关注的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就医、配偶安置等关键之事,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举措,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服务环境。同时,全新推出了“沈阳人才”app,为人才提供了丰富的服务项目,例如:创业扶持、人才落户、奖励补贴、人才公寓等,可以让沈阳市的人才通过平台获取相关的服务专区,能帮助人才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

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2024版“兴沈英才计划”,突出产业发展,精准有效引育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以强大的人资配置力促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在攻坚之年打好招才引智攻坚战。

一是市人社局将联合经济部门推进“双招双引”活动,持续打造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博士沈阳行等人才活动品牌,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500场,开展带岗直播800场;引育高层次人才700名,培养博士后人才200名。统筹把握青年特点和就业规律,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促进并重、需求引领与供给优化并举,就业帮扶与创业服务并行,全年吸引17万名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编制《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对企业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择优给予奖励。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事业单位等引进相应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

二是市人社局将深化“校企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扩大企业参与“订单班”规模,实行共同招生招工、共商培养方案、共建课程资源、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考核评价“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质效,提高上岗就业率,针对新入职和新转岗一年内员工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提高职工稳岗率,发挥各级高技能人才基地、数字基地、竞赛基地、大师工作室等作用,举办第三届“舒心传技”沈阳都市圈职业技能大赛,备战辽宁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年度新培育高技能人才3万人。

三是聚焦政策红利,多管齐下“留人才”。沈阳将全方位对接人才就学、就医、家属就业等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当好服务人才和用人单位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推进人才政策“一网通办”,实现“即申即享”“免审即享”,做到“三直一快”落实落地。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全年计划开展各类创业活动280场,引导100家创业孵化载体提质建设,持续营造浓厚青年友好和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四是聚焦专业技能,不拘一格“用人才”。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互认,将人才自主评价权由“下放”向“平移”延展,联合各行各业、专业领域规范认定标准,“是不是人才,企业说了算,行业拿标准”。围绕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持续开展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自主评价、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计划全年服务单位50家以上,为5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评定职称,为500名以上“新型职业农民”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评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000人以上。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