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优化和完善落实兴沈英才计划的提案》(第668号)答复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11       来源: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杨耀志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和完善落实兴沈英才计划的提案》收悉,现结合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2023年以来,我市坚持创新空间、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四位一体”推进,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才在服务中心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将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一、关于注重培养本土人才

一是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深入实施《沈阳市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聘请18位院士专家学者为沈阳市首批特聘人才大使,帮助沈阳集聚更多创新创业创造人才。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3年,李殿中、刘永泉、于海斌、潘一山、朱教君5位专家当选“两院”院士,在全国排名第三。2024年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各类人才14925人,ABC高层次人才合计3201人。二是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深入实施“莘莘学子,逐梦沈阳”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专项行动,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举办专题宣讲会,磋商校地战略合作,宣传推介沈阳全面振兴发展形势和人才政策,组织重点企业开展现场招聘对接活动。制定高校毕业生政策实施细则,推动高校毕业生购房补贴、生活补贴、创业场租补贴等15项政策落实。2023年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突破16万人。2024年预计将超过17万人。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新成立了工程系列高技能人才高级职称评委会,组建职称评审专家库,在产业链企业开展工程系列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进一步支持校企通过“订单班”形式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组建“政企校”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实现学生注重实践、学校定向培养、企业得到实惠、政府予以支持四方共赢的“政校企”合作新模式。四是科教融汇发展取得新进展。大力支持驻沈高校“双一流”建设,东北大学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入选国家级“双一流”建设学科。各高校共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文化交流活动141场,参与重大项目248项。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等10所学校入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名单,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等10所学校的20个实训基地获批第一批市级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沈阳加强主导产业和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确定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等24所学校新增28个专业。五是加速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选择和经费使用自主权。2023年新授权86家单位人才自主认定权。2024授权41家单位,人才自主认定单位总数达到345家。

二、强化招才引智平台建设

我市着力打造活动品牌,构筑人才引留“强磁场”。一是高质量开展“博士沈阳行”活动。2023年5月25日,组织来沈博士接站活动,展示了对人才礼遇,受到来沈博士高度评价。开展岗位对接洽谈、实地参观考察等活动,417名博士与我市单位签约。2024年“博士沈阳行”活动,是近年来沈阳组织的规模最大、岗位最优的博士招聘活动,累计征集91所高等院校、36个科研院所、2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1家央企和东北“三省一区”事业单位岗位需求8164个,吸引来自192个城市、517所国内外高校、253个专业领域的6860名博士报名参加,参与专场招聘会、院士面对面、城市体验等活动。二是举办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2023年,以高站位设计谋划,着力打造人才交流大会活动品牌,开展人才招聘、主题论坛、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将高校智力资源、科技项目资源与我市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培养等方面深度融合。积极协调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及省内各市,征集东北区域7753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岗位15.1万个,有2.1万名各类人才在沈阳实现就业。大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网点击量突破5000万次。今年10月24日,我们将举办2024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9月27日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举行了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三是组织“沈阳市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暨城市应用场景发布会”。在2023年4月2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发布了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沈阳市博士岗位需求和《沈阳市城市应用场景清单》等内容,启动“沈阳市人才活动月”,聘请18位院士专家学者为沈阳市首批特聘人才大使。此次发布会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平台支持和服务支持,不断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留沈来沈创新创业。四是开展“人才活动月”活动。2023年4月28日至5月31日活动期间,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重要工程,开展5类59场人才活动,13个区县(市)和有关市直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智汇科技城、共创新未来”等高端人才论坛17场,“求职招贤、双向奔赴”等人才招聘活动10场,“助企业发展、为人才筑巢”等政银企对接会2场,“京沈汇”等项目路演5场,大学生“双创周”系列活动暨2023沈阳高校健康欢乐跑等主题活动25场,搭建起吸引集聚人才、青年创业者展示、投融资对接等各类平台。先后举办2023沈阳C才节暨1024数字人才高峰论坛启动和2024沈阳C才节暨沈阳人力资源日活动。此外,今年4月10日—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我市召开2024年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推进落实2024年各项任务。

三、优化人才保障服务

建立线上线下人才服务体系。坚持“人才所需、服务所应”,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沈阳市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为政策兑现提供申报、受理、办理、反馈、评价全流程信息化支撑,推动我市人才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开展高层次人才“管家式”贴身服务。抽调人才工作者成立人才服务专职队伍。推动人才住房保障工作。通过人才驿站为来沈求职、应聘的外地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入住服务,以及在沈常态化的就业指导、信息发布、城市融入、人才交流等服务。解决人才过渡性居住需求,面向我市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供应限定建设标准、租金标准、规划布局的人才公寓。通过创新房源筹集方式、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支持政策落地。

四、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人才新政24条”和“补充9条”以及配套细则,形成了“24+9+N”的人才政策体系。2021年,又适时升级到人才新政3.0版。主要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支持,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人才政策体系。2022年,我市在“人才新政3.0政策”基础上起草形成了“兴沈英才计划”。围绕产业发展,具体实施“六大人才工程”:1.海内外高精尖科技优才集聚工程;2.产业人才支撑工程;3.青年后备人才储备工程;4.技能人才培养工程;5.实施“三链融合”的带土移植团队引育工程;6.实施符合振兴发展需要的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支持工程。2024年2月21日,沈阳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与会领导会见了新当选的五位两院院士。会上,发布了2024版“兴沈英才计划”,为新当选的两院院士、沈阳市高精尖科技优才代表、沈阳市第八届优秀专家代表颁发证书。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

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2024版“兴沈英才计划”,突出产业发展,精准有效引育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以强大的人资配置力促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在攻坚之年打好招才引智攻坚战。

一是联合经济部门推进“双招双引”活动,持续打造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博士沈阳行等人才活动品牌。

二是深化“校企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扩大企业参与“订单班”规模。发挥各级高技能人才基地、数字基地、竞赛基地、大师工作室等作用,举办第三届“舒心传技”沈阳都市圈职业技能大赛,备战辽宁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三是全方位对接人才就学、就医、家属就业等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全年计划开展各类创业活动280场,引导100家创业孵化载体提质建设,持续营造浓厚青年友好和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四是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互认,将人才自主评价权由“下放”向“平移”延展,联合各行各业、专业领域规范认定标准。围绕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持续开展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自主评价、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