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大家提前打开辽事通健康码,带好口罩,保持1米距离不要拥挤……”看着身穿志愿者红马甲的朱新亮,你很难相信,他已经59岁了。“维持秩序、引导居民,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容不得一点马虎,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这事关全小区居民的安全。”朱新亮是市人社局沈北新区联防联控临时党支部的老党员,说起自己的事情,他脸上总是挂着腼腆的笑容,“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忙碌在防控一线,非常辛苦,而社区就那么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我是市人社局的一名党员,也是沈北新区新兴社区的一员,应该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是市人社局一个个临时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的缩影,这些临时党支部志愿者队伍,在基层最需要的时候,在最需要的地方,肩负起最艰难的任务,集中突击、攻坚克难,成为驰援抗疫一线的重要力量。“共产党员的党性要到大风大浪中去考验,到急难险重任务中去磨砺。面对新一轮疫情的严峻形势,就是要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战斗的第一线”。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到。按照市防指和市委组织部要求,市人社局党组第一时间周密部署,火速组织居家办公的所有党员干部,成立8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7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10个战斗小组,就近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用坚定信念构筑起坚强的红色防线。
战“疫”有决心,精准布控织密网
疫情来袭,市人社局和平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17名党员主动向所属街道靠拢,全部下沉到社区一线,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保卫战中。他们冲锋在前,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与街道社区密切配合,认真履职,勇于奉献,展现出“人社人”的强大担当。连续数日的奋战,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杨杨来说,身体有点吃不消了,但她没有漏掉每一班岗,没有耽误每一次检测,即使每天揣着救心丸也要按时到岗执行任务。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城市生病了,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他早日康复”。喜兰面临社区核酸检测人手不足的情况,主动穿上防护服,每天负责扫码连续工作长达8个小时。4月1日晚,她因为过度劳累,诱发甲亢,心率过速并频发早搏,强忍着坚持把工作做完。
市人社局沈河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连夜组建,4名党员立即向所在社区报到,克服人员少、居住分散的不利局面,毅然担负起值守无物业、无园区等散体楼的艰巨任务。张旭家住沈河区最东端,距值守点位将近20公里,家属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要早出晚归,但他仍然主动提出值守最早的一班岗,为的是让其他同志多睡会、多休息一会。黄红大姐刚居家办公时身体就不太好,血压高、心脏病反复发作,但她毅然决然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带病承担社区值岗、维持核酸检测点位秩序等任务。
战“疫”有担当,冲锋路上党旗扬
市人社局大东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19名党员奔赴一线,配合所在社区将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组织核酸检测13.5万人次。成立“军转”抗疫突击队,处置各种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积极协调为物资紧缺的社区购买了1000个N95口罩,以及透明胶带、裁纸刀等防疫物资。单伟既要照顾生病的爱人,还要照顾在家上网课的儿子,他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把一天的饭做好,5点半就到点位开始工作,晚上9点多才能回家,天天累得腰酸腿疼,但他从没有叫苦喊累,他还开玩笑地说“好在我当过兵,好在我苦惯了!”
市人社局皇姑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12人分为两个组,担负起黄河街道嫩江、湘江、舍宅、庐山、珠东5个社区的就地支援抗疫任务。全体党员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任务重就到哪里去。王腾浩被社区干部称为“优秀抗疫三员”:一是与时间赛跑的核酸样品“送检员”,他从早晨8点到晚上10点每1小时往返于检测点和集合点一次,确保核酸样品准时无差错送达;二是连夜执守居民小区管控的“守门员”,他从夜间到凌晨、白天到黑夜连续执勤,既有原则又有温度地做好老旧小区管控任务;三是核酸采样站点从严负责的“督导员”,每次核酸检测,他都能积极做好扫码登记、维持秩序、讲解政策、疏解矛盾、督导送检等工作,充分展现了人社人争当先锋的坚定信念。
战“疫”有力量,众志成城越险碍
市人社局铁西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9名党员都处在“上有老、下老小”的吃劲阶段,每个人家里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但他们都毫无怨言,克服困难在一线默默奉献。有近40年党龄的党员向敬武家中有80岁身患癌症术后的老人,爱人也刚刚术后正处在恢复期需要人照顾,但他仍然天天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主动帮居民联系、买送生活用品;为82岁老大娘跑腿交有线电视费;在值守站点缺乏防控物资的情况下,他自掏腰包为值守站点购买隔离面罩、消毒酒精、手套等防控物资,时刻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他们用真心温暖群众,抚平了他们焦躁的情绪,用爱心赢得赞许,为居民守好了社区第一线。
接到防控任务的第一时间,市人社局浑南区疫情防控临时党部13名党员立即转换身份,积极投入到浑南区防疫工作中。次日早上5:30便全部到位,在社区的安排下从事出入小区人员管控、防疫物资分发、核酸检测维持秩序等工作。为保障社区检测工作有序进行,即便嘴巴说干了、嗓子喊哑了,他们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陈宏霞孩子读高三,临近高考需要照料,可她仍投身防疫一线,她参与值守的桃仙街道的绿色家园社区,是沈阳市较早出现阳性病例的封控小区,面临重大的感染风险,她一方面担心孩子学业,一方面担心被传染影响到孩子,在巨大心理压力下,她毫无怨言,一大清早就来到小区门口负责居民生活物资的接收和转运,每天工作量达3余吨,晚上累得都直不腰来。
“支部是临时成立的,但思想不临时,工作不临时,作用发挥更不临时。支部在、阵地在、旗帜在!”市人社局于洪区疫情防控临时党部书记曾兆和表示。张征面对丈夫军营奉献、双方老人被异地隔离、家中孩子急需照顾的情况,毅然报名志愿者,社区工作结束后还主动承担支部的具体工作,展示了党员在急难险重面前应有的从容和责任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有时是守护在小区门口的“红马甲”,有时是奔走在检测队伍旁的“红袖标”,有时又套上厚厚的防护服变身扫码的“大白”,人员疏导、体温检测、防控宣讲、登记信息……党员们个个奋勇争先,成为坚实的战斗堡垒,他们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上。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党旗的感召下,市人社局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必胜的信念向疫情宣战,在艰苦的抗疫战场上百折不挠,他们守住了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也守住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信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