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暨“百智百企”沈阳行活动举行在即。10月22日,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建国就大会相关事宜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15个城市加盟 730家企业线下招聘
问:请问本届东北亚人才交流大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东北亚人才交流大会是沈阳市全力打造的“城市人才IP”,今年是第三届。从本届报名参会的城市数量和求职者地域分布来看,大会的人才磁吸力和与产业集群的精准对接度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市人社局从持续赋能人才交流大会的品牌功能出发,瞄准“十五五”期间全市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做了五个方面的独特设计。
第一是组建城市联盟,发挥好区域人才交流中心城市的作用。目前,已确定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西安等15个城市加盟本次大会,招聘企业74家,招聘岗位3000余个。
第二是聚焦新质新域,为广大求职者开辟就业新领域。我们积极挖掘“新、绿、数”等新业态岗位需求,将在活动现场搭建“新业态菁英孵化营”,40家新业态招聘企业集中招聘,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在新产业和新领域实现稳定就业。
第三是突出品牌矩阵,做好舒心就业全程跟踪服务。首次引入“沈阳动漫创意师”“沈阳智码匠”“辽菜工匠”“沈阳沐浴师”等11个劳务品牌展区,通过激活“有效市场”,缓解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的“有人没活干”与“有活没人干”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将短期人才交流活动提升为长期舒心就业跟踪服务。
第四是做大线下规模,全面提升求职者现场感受。本次大会安排730家企业线下招聘,尽管招聘展位变多后,展位面积缩小,但却能为广大求职者带来更多面对面与企业交流的机会。
第五是做优品牌联建,加强东北亚人才港建设。本届大会与东北亚沈阳人才港进行了联建联享,入驻人才港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企业本次发布2.7万条招聘信息,入港高校对活动进行了精准对接,全面提升了活动的筹备水平。
人才港四方面进展 让引才留才更有力
问:请问经过两年的建设,东北亚人才港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沈阳市高度重视央地合作建立的东北亚(沈阳)人才港这一重要品牌,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工作,促进人才港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坚持市场导向的“产业港”。引入300家东北地区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驻,仅用一年时间,推动人才港人力资源服务产值突破240亿元。在此基础上,面向进驻东北亚(沈阳)人才港的近百所高校和重点产业链企业,推广93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品,形成产品矩阵,高效推动人力资源从出校门到入厂门的高效对接。
第二,彰显城市温度的“生态港”。将各类人才来沈发展的感受作为建港导向,打造人才全周期在港发展服务体系。对来港求职的青年提供每天不少于500张人才驿站床位,实施对入港就业的青年给予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等40余项政策,努力营造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良好生态。
第三,尊重人才属性的“流动港”。目前,人才港在东北地区高校建成了63所人才工作站,在上海、南京、西安、重庆等其他15个城市建设了17个人才工作站。以公平开放为功能导向,营造“千里马”在东北亚区域尽情驰骋的发展环境。
第四,追求数据赋能的“智能港”。港内打造了全国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旗舰店,建设全国人力资源服务网络新地标,以“公共+市场”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化高效配置。比如,本届东北亚人才交流大会将实现从短期人才交流活动向长效跟踪服务模式发展,求职者登录报名后,大数据将全程提供贯穿全年的精准匹配,提升人岗匹配效率,为用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管家式人资服务。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