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阳市多部门联合开展“送政策进基层 保障新业态权益”活动,将职业伤害保障、专项保障计划、公积金政策等贴心服务精准送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手中。此举不仅暖了劳动者的心,更告诉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除了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硬举措”,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软支撑”,同样不可或缺。

营商环境的核心是“人”的环境。近年来,“互联网+”催生出的灵活就业群体日益壮大,他们是新业态发展的基石,也是城市运转的重要力量。如果相关从业者的权益缺乏保障,跑单途中受伤无人管、合理报酬被“算法”挤压、社保参保门槛难跨越,不仅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导致企业用工不稳定、行业发展失序,最终将侵蚀营商环境的根基。沈阳多部门开展活动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就是要让职业伤害有保障、居住改善有路径、安全防护有技能,使其能够安心从业,帮助企业汇聚稳定人力,促进城市形成吸引新业态扎根的磁场。

劳动者权益保护,是营商环境的“加分项”。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包容审慎的监管,更需要底线思维的守护。只有让劳动者在新业态发展中更有获得感、安全感,让平台企业在规范中创新,才能形成“劳动者有保障、企业有活力、行业有前景”的良性循环,这是优质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将推动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的“硬动力”。

保护好劳动者权益,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认识到劳动者权益保障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内在统一性,才能通过制度创新和服务升级,共同营造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