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以人才“关键变量”撬动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发布时间:2024-10-24       来源:人民网

2024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将于10月24日在沈阳举办。届时,沈阳市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将提供超10万个工作岗位。

去年,沈阳市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16.1万人。其中,博士1203人,增幅88%;硕士2.2万人,增幅69.2%,均创历史新高。

人才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撬动沈阳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今年1—8月,沈阳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0.5%,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0.8%。

这组上扬的数据背后,是各类人才创造力的竞相迸发和聪明才智的充分涌流。

以最大诚意拥抱人才

“一次性完成了‘安居’和‘乐业’两件人生大事!”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祖赫阳,开心又激动。

十一假期前,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院校的12名博士拿到了房子的钥匙,祖赫阳就是其中之一。

皇姑区第四批博士住房选房仪式现场。皇姑区委宣传部供图

尊重人才、关爱人才,不是一句华丽的口号。吸引人才,就要办好“安居”等具体而细微的民生实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从2015年1.0版本的盛京人才战略,到如今的“人才新政4.0”,再到连续两年举办的“博士沈阳行”,沈阳市不断引才聚才,让“凤凰东北飞”在沈阳得到一次又一次生动的实践。

去年5月,首届“博士沈阳行”启动,1309名博士怀揣希望而来;今年5月,第二届“博士沈阳行”如期而至,6860名博士从全国192个城市奔赴而来。

博士生们抵达沈阳。沈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当“兴沈英才”号列车抵达沈阳,站台上的鲜花、红毯、签名墙彰显着沈阳求贤若渴、尊才爱才的城市温度。“好像整座城市都在欢迎我们。”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生冀钦说。

当前,各地人才竞争已经从简单的“拼政策”“比优惠”转到综合服务体系的比拼,对沈阳市来说,如何更好地做好人才服务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曾光,国家电投东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引进的高端人才,他的爱人王娜仍在北京一家企业工作,他不得不两地奔波。

去年底,沈阳市科技局调研组到企业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并详细询问了王娜的专业特长和就业诉求。刚好,沈阳一家企业正在招聘翻译,经市科技局介绍,王娜签约该公司,夫妻俩两地分居的情况成为历史。

通过开设人才驿站、解决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等方式,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沈阳正在把人才“流量”转化为“留量”。

以独特魅力吸引人才

过去,提起沈阳,总是绕不开“老工业基地”的标签,到沈阳就业,人们最先想到的也是老国企,年轻人缺乏施展才能的舞台和谋求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沈阳谋篇布局做好结构调整的“三篇大文章”,刷新了自己的“老标签”,正向新而行——

新松公司生产的点焊机器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沈阳基本形成了机器人产业链条;沈阳半导体产业也已经形成了与北京、上海鼎足而立的态势;沈阳大院大所集中、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放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吸引着年轻人才来此大显身手,实现人生价值。

“一次亲身体验,比其他途径了解到的信息更加真实具体,更有说服力。”

今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博士陈锦涛与十余位来沈博士共同走进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展室到大锻件车间再到电镜实验室,陈锦涛的目光被展品和科学仪器牢牢吸引。陈锦涛说:“博士毕业后如果从事科研工作,金属所将是我的理想之选。”

三年前第一次到沈阳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博士刘伟建就成了一名沈阳的“新市民”。由他领衔的“刘伟建博士创新工作室”,也成为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首批博士创新工作室。

这个工作室聚焦航空先进激光制造领域,用激光这把“世界上最快的刀”来不断突破加工边界,助力航空产品的迭代升级。截至2023年底,“刘伟建博士创新工作室”完成了20项相关科研课题研发目标,发表论文17篇,受理发明专利44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56项,申报国家级课题1项、公司级课题16项。

与人才共同成长

今年7月,《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报告》在北京发布,凭借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叠加优势,沈阳市荣获“发展机遇之城”称号。

沈阳,不断打造新质生产力给各类人才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城市与人才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工作中的范三鹏。铁西区委宣传部供图

“选择沈阳、扎根铁西,是我做的最正确的选择!”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小组科研人员范三鹏告诉记者。2022年,他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得中药学博士学位。从大学到博士这10年间,范三鹏对沈阳这片热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在2023年首届“博士沈阳行”活动中,他决定扎根沈阳三生制药。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范三鹏帮助企业实验小组推进mRNA和CAR-T项目的工作,并协助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一项基因申请,迈出科研事业上的第一步。

和范三鹏一样,通过首届“博士沈阳行”留在沈阳的任腾,也实现了个人的“腾飞”。签约沈阳工业大学后,任腾提出了一种新型空压机节能方法,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获批硕士生导师资格。

任腾的“腾飞”,不仅源自他个人的实力,更是源自沈阳市的不拘一格“用人才”——沈阳探索的人才评价改革,破除“四唯”问题,坚持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评价人才。目前全市认定人才总量达到14280名。

针对现实需求,沈阳市还针对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出台靶向精准的政策。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10个重点产业集群,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链主”企业自主确定奖励人选,实现政策免申即享、直达直办。

招才引才的力度不断加大,人才成为沈阳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兴沈英才计划”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外来人口落户政策不断放宽、人才工作站辐射区域不断拓展,一系列举措折射出一种态度:沈阳这片创新沃土,对人才寄予了厚望。

在10月24日举办的2024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上,东北亚(沈阳)人才港也将正式启航。不断前行的沈阳,正努力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圆梦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