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编织、视频直播、切片剪辑、AI培训......自进入7月以来,沈阳市和平区新华街道砂阳北社区幸福创益工坊里课程内容满满、课堂氛围热烈,一句句对话中、一幕幕场景里,诉说着、记录着过去一年工坊带给居民们的温暖与希望。
“现阶段我得在家看孩子,想找一份灵活的工作补贴家用,社区这边能帮我介绍一份家门口的工作吗?”。“书记你看,我只是下肢不方便,但是脑和手还是可用的,我想赚点儿钱,让生活宽裕一点儿”......
面对辖区困难群体就业难题,如何探索居民增收路径?“尝试创办一个‘幸福创益工坊’吧,让居民在家门口学技能促增收?”区政协委员在基层调研中给出了一份建议。2024年7月21日,在和平区就业大集启动次日,由区政协对接众诚公益服务中心非遗老师为就业困难居民、低收入群体开展的首次手工艺技能培训开课了。“幸福创益工坊”开办当天首次培训,被新华网、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14家媒体报道转载,其中新华网相关报道当日浏览量破百万。相继编织、刺绣、剪纸、书画等非遗手艺老师来到了课堂上。
9月2日,区委书记张德实地调研社区建设和就业工作,区政协主席赵中军带领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现场协商议事,张德书记专门批示通过“四个一些”,即政府投一些、党建经费拨一些,工会会费补一些、政协委员捐一些,不断改善社区软硬件环境,拓展为民服务空间,把砂阳北社区打造成落实“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的典型。
9月15日下午,老北市景区为砂阳北社区“幸福创益工坊”提供的惠民摊位正式开业,非遗手工达人现场教学,更加直观向市民和游客展现手工艺品的魅力。9月20日,张德书记在和平区召开的全省政协系统“辽事好商量 聊事为人民”协商工作现场会上讲述了一段“幸福创益工坊”的故事。10月4日,“幸福创益工坊”帮扶困难群体家门口就业,多渠道增收获《人民日报》点赞。10月12日,全市“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调度会暨帮扶小区治理提升工作交流会上,“幸福创益工坊”作为砂阳北一委小区就业帮扶载体获得与会好评。12月25日,《人民政协报》上刊登了委员建言创建“幸福创益工坊”的事迹。
2025年6月,“幸福创益工坊”焕新升级,新质就业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工坊已开展培训32期,受益800余人,5家企业匹配辖区困难群体、灵活就业人员175人,注册个体工商户13家,培育扶持创业带头人3人。
工坊里创业带头人小欣说:“社区为我们搭建帮扶平台,爱心企业免费提供培训和原材料,合格作品统一回收,让学员们再不用担心原材料采购和成品销售问题,现在只需要安心投入到手工创作中,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创益产品展示给大家。”残疾人小仪激动地说:“社区给了我们这么好的资源,让我们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让我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我在工坊里学会了直播、视频剪辑和AI创作,也体验到了网络带给我的直接收益”主播小曼说。来自每位工坊人的心声我们都收到了。
目前,砂阳北社区“幸福创益工坊”作为新优质就业基地,以“集智成核、沃土育新、涟漪共创”为服务宗旨,让智慧聚变产生核心能量、社区资源滋养育新萌芽、微小行动引发创新浪潮,以“能量聚合式”之姿推动就业基地品牌升级。首创结合VR直播模式,培育创业带头人,数智化赋能社区就业样板,传播培训技能、讲好工坊故事、传递和平声音。
下一步,砂阳北社区将促进资源深度融合,通过“1+N+M”模式,即“1个就业基地+N个培训中心+M个家庭工坊”,逐步探索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联动“三位一体”的就业帮扶体系,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打好稳岗服务组合拳、按下就业增收“快捷键”,铺就一条困难群体“家门口”就业创业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