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二季度沈阳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预测
发布时间:2020-06-13       来源: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今年一季度,因疫情原因,沈阳市2、3月份线下招聘会全部暂停,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接下来的二季度,沈阳市将更加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夯实就业工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发展定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

2020年沈阳市将继续保持2019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并在保证GDP增速的情况下,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练好内功,向内挖潜,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改善社会整体运行效率。总体上讲,互联网、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高科技行业将持续受益,但也意味着落后产能企业将被加速淘汰。

一、第一产业

2020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300家,组建村级供销合作社100个。推动涉农区县(市)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全覆盖,让农村生产要素加快流动起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稳定粮食生产,恢复生猪生产,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41万亩、设施农业1.27万亩,推进新希望生猪全产业链、恒大高科农业基地等龙头项目建设。

所以预计2020年会提供一部分新的就业岗位,但因为产业的规模化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又会挤兑淘汰一部分岗位,所以预计第一产业的人员需求应与2019年持平。

二、第二产业

2019年我市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抓好21个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实施。落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研发应用政策,支持100个重大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实施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加强交通、电力、医疗等优势装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沈鼓、沈飞、特变沈变等重点企业本地配套比例。实施智能工厂项目40个、数字车间项目40个、数字化生产线项目70个,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企业30户。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启动国产燃机技术研发、科研试验、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IC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强化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培育产业技术联盟,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电动沈阳”计划,建设铁西、大东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达到3.3万辆。抓好华晨宝马新工厂、恒大新能源汽车、华晨雷诺整车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全年推进亿元以上项目1600个。

以上这些举措的成效将在2020年逐渐显现,新企业、新项目的投产会提供一批新的就业岗位,但产品技术、工艺装备的智能化、高端化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和旧产能的淘汰,又会减少一部分岗位,所以预计第二产业供需情况波动不大。

三、第三产业

2020年我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家评价体系。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8条意见,在全社会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在以上措施基础上,我市还将针对各重点行业推出专项措施。这些措施将进一步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行业带来机会,所以预测2020年以下五类行业人员供求占比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强化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培育产业技术联盟,支持基因工程、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产品技术研发,北方生物医药科技园等项目。鼓励储能技术、非晶材料等一批硬科技、黑科技研发应用转化。抓紧布局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加快机器人未来城建设,发展医疗、智能、服务等高价值机器人项目,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建设区域性、行业性标识解析节点,力争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在沈设立分支机构。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发展华为、阿里、腾讯、紫光等云服务中心,建好微软共性技术服务、SAP智慧企业赋能、麦克奥迪智慧能源等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培育工业App,带动1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支持中德园建设5G标杆示范区。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三年行动,今年新增造林40万亩,修复棋盘山受灾林地5544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1%。实施城区增绿补绿复绿工程,新增绿地3.9平方公里,绿地覆盖率达到37%。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强化VOCs、“散乱污”企业、散煤、扬尘、秸秆焚烧治理,大力实施清洁供暖工程,天然气采暖面积要达到600万平方米,电采暖面积要达到3700万平方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1至2个百分点。重点实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补短板工程,新建扩建南部三期、北部二期等7座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污水管网85公里,推进“厂、站、网、控、安、运”有效衔接,确保省考以上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提升辽河流域沈阳段综合治理水平。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完成祝家污泥整改,推进危废焚烧、污泥处置等项目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要达到90%以上。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实施健康沈阳行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向县域延伸,全域实施“大病不出县”,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监测和帮扶,保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为零。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措施,依托飞地园区发展扶贫农产品加工项目,支持龙头企业与相对贫困村结对帮扶。要坚决兜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特别重视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决不让一名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夯实“文化+”基础。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启动满铁奉天公所旧址等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工程,推进中山路、大东路等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注重保护利用工业遗存,盘活改造老旧厂房,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引育文化领军企业,推进恒大文旅城、苏宁文创小镇、万科工人村等重点项目,引导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积极培育数字音乐、动漫电竞、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全面落实盛京皇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任务,全面升级A级以上景区配套服务。鼓励“沈阳”系列艺术精品创作,组织开展国际合唱节、中国旗袍文化节、沈阳艺术节、浑河之夏等文化惠民活动,市博物馆年内要建成开放。抓好沈阳国际马拉松等“一河两岸”精品赛事,办好中国青少年滑雪大奖赛、国际象棋争霸赛等体育活动,做好世俱杯筹备工作。积极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确保实现“三连冠”。

以下三类行业人员供求占比应该与去年同期持平。

教育:推动教育优质化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创建100所优质均衡示范学校。开展普通高中“四校一社”建设。支持驻沈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新增城乡普惠幼儿园150所,让孩子们安心学业、健康成长。

批发零售业:促进五爱、南塔等市场转型升级,鼓励发展新型连锁便民超市。大力培育夜旅游、夜演艺、夜餐饮等夜经济品牌,打造8个夜经济示范街区。完成中街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提升,实施泛太原街商圈改造升级,加快五爱千亿市场建设,促进“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品牌连锁店、便利店进社区。

金融业:注重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开展供应链金融试点,运营好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征信平台。壮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加大力度引入一批私募基金。健全辽股交信息披露制度,加快上市后备企业培育。

唯有初心不变方能砥砺奋进,唯有自强不息才能重振雄风。

在冠状病毒疫情、中美贸易战、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就业工作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沈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直面困难,主动作为,努力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笃定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而不懈奋斗!竭尽全力保障沈阳市2020年二季度就业形势得以平稳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