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依据和过程
为贯彻落实“就业是最大民生”的政治要求,沈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打造舒心就业民生品牌。去年以来,新伟书记多次听取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并亲自确定“舒心就业”民生品牌;志成市长亲自指导我们研究解决就业工作落实问题;高伟常务副市长、少林副市长先后10余次对就业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局起草了《沈阳市推进实施“舒心就业”工作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方案》)。在起草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和《沈阳市推动更高质量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先后邀请高校专家、企业家、毕业生等各界代表召开了7场座谈会,赴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大学开展调研,深入华晨宝马、伊利乳业等企业了解企业用工情况,梳理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方案》。该稿征求了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人社局的意见,履行了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内部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
二、《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举措
本《方案》包括“三大工程”以及完成“三大工程”的30项具体工作举措。主要围绕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公共服务三个维度,采取更有速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工作措施,解决就业全生命周期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让劳动者求职更舒心,用人单位用人更舒心,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更舒心。
第一部分,实施劳动者全周期成长工程。主要包括组织开展“就业生涯规划”、“创业辅导”、“就业见习”、“一校一产业”培训等,实施劳动者求职更省心计划、技能提升工程,以及推进人才评定机制创新、“人才一件事”工程,推进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健全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等工作。
第二部分,实施用人单位产业创新纳才工程。主要包括着力提升各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加强新业态就业扶持力度、着力构建舒心就业“人才链”、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实行困难企业“更心稳”计划等工作。
第三部分,实施公共服务提质培优工程。主要包括完善“沈阳业市”智慧大数据平台、打造“舒心就业社区”、积极培育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广“五办”服务模式、强化失业风险应对举措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