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就能顺利找到工作,在沈阳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家住苏家屯区解放街道葵花社区的小王因车祸致残后,原单位和他解除了劳动关系,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让他一蹶不振。社区通过走访了解这一情况后,针对小王的特殊情况,制定了点对点的就业帮扶方案,为他提供了电脑制图技能培训,并在辖区商户联盟中发布了居家就业的求职需求,并很快成功对接到一家广告公司,解决了他的就业难题,让他重拾了生活信心。
沈阳人熟知的“舒心就业”民生品牌,将舒心就业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体系,着力形成高校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社区与居民同心协力的大就业工作格局。在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就业基础上,沈阳“舒心就业”更加关注老百姓的就业需求、就业感受,这种有温度的服务,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目前,“沈阳业市”舒心就业服务平台和“沈阳舒心就业”小程序不断升级完善,“沈阳就业”抖音账号每年开展直播带岗逾千场次。沈阳市“舒心就业”入选首批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并在国家验收评估中名列前茅。“舒心就业”进社区经验模式在全省推广,入选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全市已建设舒心就业社区761个,今年年底将实现全覆盖。获评省级“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点147个,占全省服务站点数近四分之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沈阳的种种硬核创新操作,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上一路前行,不仅给沈城百姓带来了快捷方便,更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沈阳百姓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
养老问题向来是大众聚焦的热点。沈阳在养老服务上持续创新,从打造“盛情护理”平台实现一键上门服务,到为老年人配备健康预警智能手环,以及为失能老人发放电子消费券……通过在养老服务创新上不断探索,沈阳市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精准度,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数字化发展成果。
在浑南区一家社区医养综合体,护士们正耐心陪着高龄老人做认知康复训练。这里既是老年医院,也是社区托老所。伴着午后的阳光,老人们坐在暖色调的活动室里下棋、看报,康复治疗与生活起居兼顾融合,显得格外悠闲放松。
这家紧邻小区的养老机构将居住空间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老年人既可以在此常住,也能在家中“点单”专业护理、助浴等服务。这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能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安享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呵护高质量“夕阳红”,让老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这是沈阳市探索“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解决居民养老难题的有效实践。近年来,沈阳市大力推动优质服务资源进入社区和养老机构,搭建网络平台,扩大服务供给,建设幸福长者食堂、康复理疗室等设施,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拥有1175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包括233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94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真正实现了社区全覆盖。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343号 